【献礼建党百年之我的思想汇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陈志远,入党积极分子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中所唱,如今大家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但是,一百多年前,恐怕没有比这歌词更适合描述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多份丧权辱国条约陆续签订,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被被迫割让了山东。人民似乎看不到中国应该走向何处。
关于如何找到中国的答案,许多能人志士纷纷投身到这历史大潮之中,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可到头换来的依然是这满目疮痍。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中国答案方才揭开面纱,徐徐向我们走来。
而那,已是100年前的事了。
这100年来,中国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带领与努力。而在法治建设方面,作为一名律师,我也深刻体会到,党也在不断探索法治建设的中国答案。
2020年11月16日-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是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党始终将法治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工作。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中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虽然我暂时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我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律师,我也将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每一位当事人的权利保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相信,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将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陈志远同志部分荣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