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矩阵 | 境外家族信托持续走热,境内家族信托出路何在?
编者按
各位读者大家好,智仁“微矩阵榜”每周挑选一篇精品文章推送给广大读者:
本周推送:【管鲍断金】的《 境外家族信托持续走热,境内家族信托出路何在?》
引言
《中国经营报》报道称:2018年,至少20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新设立或将股权转让给离岸家族信托,装入信托的股份市值约285亿美元。其中包括周黑鸭、融创中国、龙湖集团等15家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股权。
何为“家族信托”
中国法语境下的“家族信托”,即委托人将其部分财产转移至信托公司(受托人)名下,信托公司基于保护和传承家族财富的目的,对财产进行管理或处分。财产转移后,委托人丧失财产所有权,而信托受益人基于受益权在约定条件下领取相关收益,譬如,按月领取生活费、生病时领取医药费等。
家族信托之所以成为高净值人士进行财富管理或财富传承的必然选择,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族信托的资产隔离优势,即信托一旦设立之后,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责任财产,不受以上主体之债权人的追索或强制执行。因此,高净值人群将资产装入家族信托之后,家族财产就被套上了一层“金钟罩”。
境内家族信托业务缺乏竞争力关键原因
近年来,在信托行业回归本源、加快转型等多重因素下,国内家族信托的热度与规模不断增加。但正如前文所述,包括马云、刘强东等高净值人群纷纷选择于境外设立家族信托。毋庸置疑,境外家族信托仍然是高净值人群的第一选择。结合我国信托法律法规与家族信托实践,本文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具体如下:
结语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私人财富不断累积,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2021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241 万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超过 1000 万元的高净值人群接近 262 万人,可投资资产总计约 84 万亿元人民币。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家族信托业务的庞大市场,但通道信托的虚假信托之嫌、信托税收制度缺失、信托登记制度不完善等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境内家族信托业务的竞争力。针对境内家族信托业务中切实存在的痛点问题,我国信托业必须作出有效回应与措施,否则提高境内家族信托业务竞争力这一目标不过是一纸空谈。
作者简介
姜岚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实习律师
专业方向:
民商法
执业格言:
路漫漫其修选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指导老师简介
汤云周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公司业务部首席
教育背景:
浙江大学医学学士,浙江大学法学研究生,浙江大学经济法硕士
专业方向:
擅长于企业法律顾问、企业用工管理、商业秘密保护、财税、人身损害等领域的诉讼及非诉项目。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欢迎关注“智仁律师”和“管鲍断金”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