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新闻 | 智仁所四名律师成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外聘教师
近日,裘宇清、卢娉婷、李映波、林芳四名律师成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外聘教师。据悉,本次智仁所四名律师将“组团”为法学院大四的学生开展一学期的“司法文书”、“企业法务管理”、“律师实务”、“司法案例研究”等课程,实乃师资力量强大、课程内容丰富。律师们会精心备课,将自己的所学所用倾囊相授。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说过:“法学的生命力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喻中也曾撰文《从法学院到法院的转变》以探讨法学院中流行的法治知识与法院中流行的法治知识的差异,并努力寻求缩小两者鸿沟的方式与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法科生走出校园,接触司法实务案件时“水土不服”的情况,智仁所高级合伙人裘宇清律师如是说。
裘宇清律师深耕法律领域多年,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曾多次受邀在省委党校、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为各类司法行政队伍、企业单位人才开展法律实务讲座。裘律师说:“每次受邀讲课,其实都是双向的交流与学习,律师向课程听众普及了法律知识与法律风险,也发现并听到了服务对象对司法服务的诉求。”
律师以老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授课把法治建设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带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也能开阔学生实务视野,破除学生们对法律职业原有认知、激发法律职业共同体新热情。比如裘律师在“企业法务管理”的讲座中就提到,企业法务的工作早就不仅仅限于修改、起草合同,还包括对整个企业风险的判断与把控,无论是腾讯“南山必胜客”还是阿里反垄断案例,我们都可以看到企业法务的职责与智慧。
我们认为,由实务者将实务带进课堂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论认知,有利于培养专业扎实的高质量法治人才,并且这对于律师本身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面对着法学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作为一名律师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职业的向往,并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裘律师介绍道。
理论研究能力与实务技能的培养是法学教育的两条轨道,而律师走进高校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互动。智仁所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协助培养法治人才、促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有高度的自觉与自省,目前我所多名高级合伙人在高校有担任实务导师的经验,主要有:
刘恩律师
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姜远军律师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的党务导师
黄新发律师
浙江工业大学MBA校外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实务导师、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实务导师
李小文律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实务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
林景行律师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城市大学法学院创业导师
李斌、洪鹏等律师
在其他高校均有实务导师任职。
(排名不分先后)
“智者洞先机,仁者济天下”,法学院的法治知识与实务领域的法治知识可以靠近,可以交流,法学理论与实务技能的双向沟通有助于培养法律实务人才、有利于促进律师的学术研究能力。
精进专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一直在路上。
导师介绍
裘宇清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杭州市律师协会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 副主任
导师介绍
卢娉婷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争议解决部首席
杭州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导师介绍
林芳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涉外业务部首席
杭州市律师协会西湖分会 公司、国际投资与贸易专委会 秘书长
导师介绍
李映波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综合业务部首席
杭州市律师协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 投诉受理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