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新闻 |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暨律校共话“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题座谈顺利举办
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8月10日,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在大会议室举办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授牌签约活动。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吕亮,国际法学院涉外实验班辅导员鸿雁,“法学+法语”联合办学辅导员刘雨松,我所党总支书记、主任刘恩,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姜远军,高级合伙人、涉外业务部首席律师林芳,合伙人律师张晨可,专职律师夏文闻,西南政法大学律师校友郑洁、郑云柯,西南政法大学实习生谭霆润、周兴杰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由林芳律师主持。
仪式开始前,刘恩律师及姜远军律师带领吕亮书记一行参观了智仁所的办公环境。
会上,刘恩律师简单介绍了个人的律师执业经历与我所的建所历程,包括发展背景、党建工作、专业化团队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情况。同时也表示,智仁所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后,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搭建平台,培养更多法律人才。
智仁所党总支书记、主任 刘恩
智仁所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 姜远军
吕亮书记对智仁律所党建引领、政治建所、规范管理、专业发展以及低调、谦虚、务实的行事风格给予了高度赞扬。随后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近年来关于学科及研究背景的相关情况。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 吕亮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涉外实验班辅导员 鸿雁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法语”联合办学辅导员 刘雨松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办学7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优秀校友遍布中央及公检法机关各个领域内。近年来就涉外人才培养方面,法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十余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并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吕书记表示,此次希望通过与智仁所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契机,与智仁所深化共识,互利共享,搭建平台,加强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就业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随后,吕亮书记与姜远军律师共同签署《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并同与会嘉宾一起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牌匾揭牌。
座谈环节,双方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题进行座谈交流。林芳律师介绍到,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涉外法治人才是国家急需的人才;二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也是我们律所的关注点;三是吕书记是国际法学院的、鸿老师和刘老师也都是涉外人才培养辅导员,肯定有学校先进的培养经验分享给我们。
随后,吕书记对西南政法大学的机制及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吕书记指出,涉外法治人才是适应国家发展潮流急需的人才,也是智仁所目前重点发展与培养律师专业化道路学科。刘恩律师十分认可西南政法大学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模式,他认为学校目前的应届生已经具备了从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法理思维、语言能力等,只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打磨,未来可期。同时也强调业务与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业务与人才的有效结合才能取得最终良性发展的结果。姜远军律师也表示,此次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通过学生实践、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有助于在校学生及应届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双方的交流合作更加便利、密切,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2020年,智仁所涉外部成立,以国际贸易为基础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同年林芳律师入选浙江省涉外法治人才库。2021年,智仁所申报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在全国135家参评单位中崭露头角进入候选名单,为浙江省入选的八家律所之一。2022年,智仁所受司法部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法律服务贸易展览会。智仁所涉外部近几年的成绩与发展,更加深化了对涉外人才的认识与需求。本着求贤若渴的态度,与会双方就如何打破信息壁垒、输送高匹配度的优秀涉外人才,进一步交流了各自的观点与落地的想法。
More
院校与律所共建实践基地,是推动高校资源与科技融合发展、律所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建设“法治中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的具体体现。此次签约揭牌仪式及座谈会的顺利举行,标志着双方将以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为契机,携手并进,为培养法学人才和提升法学实务水平,共推中国法学事业发展和中国法治事业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