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
圣经中说: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我并非基督徒,对所有的罪恶没有那么深刻的剖析。学生时代,有那么一段时间沉迷于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对罪犯心理的剖析、对破案的重要作用,一度让我惊奇,那时候也接触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该理论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2.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但我始终认为并没有什么天生犯罪人,每个人最终走向犯罪道路,都是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社会中的人,我们每天接触这个社会的善意与恶意,恶意积攒的太多,而没有正规渠道去发泄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春节期间,在家里追了一本电视剧《中国刑警803》,据说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所有案件也都是由真实案例改编,电视剧很精彩,里面的刑事案件发人深省。在这里,简要讲一个与我们平常人的生活较为贴近的一节故事,我想称之为“击鼓传花”,希望引起大家的深思,对犯罪心理的思考,对犯罪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
犯罪嫌疑人A(因是刑侦剧,未经法院审判,本着严谨的态度,故不称罪犯),女性,经常被上司骚扰;犯罪嫌疑人B,男性,经常受女上司刁难,且被扣发工资;犯罪嫌疑人C科研成果被导师剽窃,其认为导师未将奖金及时发放,致其父患病未能及时治疗死亡。犯罪嫌疑人A的上司被电击枪击晕后被毒杀在车里,犯罪嫌疑人B的上司被电击枪击晕后,被钝器敲击致死,横尸女厕,犯罪嫌疑人C的导师被电击枪击晕后,被勒死在小区绿地,但各犯罪嫌疑人在各自相关的案件里均有完美的不在此证据,在被害人被害期间均与一帮朋友在一起。而案件的真相是,各犯罪嫌疑人都曾在一个复仇者联盟的网站上吐槽或倾诉过自己的不幸遭遇,网站的运营者D组织了这系列谋杀案,他在与A网络沟通的过程中,主动表示可以让A的上司消失,且只要求A为他做一个事情,A表示同意。A的上司死后,复仇者D要求A去击杀B的上司。B的上司死后,复仇者D要求B去击杀C的导师,C的导师死后,D给了C新的杀害目标,但由于C向D表示,自己可能被警方察觉,复仇者D用自制炸弹炸死了C。警方通过他们所使用的同种电击枪的传递及各犯罪嫌疑人的完美不在场证明猜想这是系列案件,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并通过证据一步步予以了证实,最后还原了案件全貌,而复仇者D运营该网站的因由是其父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意外身亡,其痛恨恶行,认为本案所有被害人均是该死的。故事讲到这里,沉重而悲伤,各犯罪嫌疑人均遭遇了各自各样的不幸,他们没有去寻求合法途径的解决或认为求助无望、唯对方死方能平。杀人是可及至死刑的犯罪,各犯罪嫌疑人最终会成为世人眼里的杀人犯,往往带有穷凶极恶的标签,但在这个故事里,他们都遭遇了不幸,从他们的角度,不过奋起反抗罢了,而各被害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缺陷或已触犯相关法律,可其罪真当诛?
尼采说:“当你看着深渊够久时,深渊也会回看向你”,每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如果把深渊比作那犯罪的恶念,那么可以理解为:人心里想着恶念越久越多,终究会被恶念所影响。今天说的这个故事里各犯罪嫌疑人均很年轻,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但是一旦成为杀人犯,很多可能就会被无情抹杀了。我是一名律师,明白法律的疏漏与社会的无奈,而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这样会那样的缺陷,自我克制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最起码的尊重。